Wednesday, May 31, 2006

新興市場一周流走400億 - 新浪網 - 新聞

新興市場一周流走400億 - 新浪網 - 新聞: "環球金融市場在美國本月 10日加息後出現劇烈波動,其中新興股票市場的跌勢既急且勁,追蹤新興市場資金流向的 Emerging Portfolio Fund Research( EPFR)指出, 5月 17日至 24日的一星期內共有近 50億美元(約 390億港元)資金撤出新興股票市場,為過去 2年來資金流走最多的一周。摩根士丹利亦指出,資金早已開始撤走,問題是走資速度會否加快。"

選基金不要光看淨值

選基金不要光看淨值: "買新基金還是老基金,都不是絕對的,相比之下,新基金當然比較“便宜”。但到了現在的市場狀況下,選擇基金應該更看重基金公司的過往業績、投資團隊,同時還要注意觀察,基金公司是不是在乎投資者的利益。而這些,在有一定“歷史”的基金公司運作過程中更容易看出來,投資者在買基金前,要多做一些深入了解。"

新華網廣東頻道

新華網廣東頻道: "要想做個聰明的理財“懶人”,身體可以懶惰,大腦仍不能太偷懶,所以聰明的“懶人”仍要堅持三大法則"

理財:開始越早效果越好 基金是不錯的選擇

理財:開始越早效果越好 基金是不錯的選擇: "理財對於大家來講都很重要。但是很多人對理財規劃缺乏緊迫感,總是把它放在最後考慮。實際上,我們在事業上奮鬥,有兩個重要目標,其一是子女教育,其二是養老。單從子女教育方面看,如果沒有很好的理財規劃,可能造成未來孩子考上名校而由於沒有準備好學費而受阻。另外一個是養老退休,每個人退休之後都不想降低生活水準,過著尊嚴、體面的退休生活。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必須提前做好理財規劃。"

Tuesday, May 30, 2006

謀廿年內退休 投資須年賺16% - 新浪網 - 新聞

謀廿年內退休 投資須年賺16% - 新浪網 - 新聞: "【明報專訊】關先生 29歲,連同太太月入共 4萬元(已扣除強積金供款),持有 3萬元現金,及一個仍欠按揭的單位。兩人每月儲蓄 3000元。關先生計劃於 2年後生育一名孩子,並希望在 48歲退休。他想知道應如何運用每月儲蓄的 3000元投資﹖而在 2年後,每月可多儲 5000元,應如何更進一步投資呢﹖"

蕃薯藤-新聞-挑新興市場基金 可用夏普指數

蕃薯藤-新聞-挑新興市場基金 可用夏普指數: "新興市場股市熱錢殺進又殺出,MSCI新興市場指數過去兩周來,指數下修幅度達15%,印度、巴西與俄羅斯從金磚三國變土角厝三國,專家建議,民眾挑新興市場基金,不宜只看基金績效表現,可搭配夏普指數來篩選。"

傳對沖基金TCI沽貨 - 新浪網 - 新聞

傳對沖基金TCI沽貨 - 新浪網 - 新聞: "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新興市場股市連番震盪,禍首之一是部分對沖基金沽出股票,為貴金屬市場的投資倉,去年因大手吸納領匯(823)而在香港投資界揚名的英國對沖基金TCI,也被市場視之為近日沽貨的「嫌疑人物」。早前獲TCI垂青的多隻股份,昨天半數逆市續跌﹔TCI是否已開始減持這些股份,有待分曉。"

Saturday, May 27, 2006

跨國企業高薪聘港大學生

大公網-首頁新聞: "跨國企業高薪聘港大學生
2006-5-26

本港大學生寧就業棄進修。香港大學昨天公布應屆畢業生就業數據,平均月薪由萬三元增至萬四元,最高薪年薪更達九十萬。綜合各院校數字,本港大學畢業生就業人數亦由八成四增至八成六,進修人數卻由一成四下跌至一成二。有就業主任指出本港職位雖沒有大幅增加,但越來越多跨國企業來港招聘、本港公司亦願意高薪聘請本港人才,「就業情況已回復至沙士前�"

金磚四國早超買 業界指跌市正常 - 新浪網 - 新聞

金磚四國早超買 業界指跌市正常 - 新浪網 - 新聞: "【明報專訊】近年備受投資界追捧的新興股票市場昨天顯著跌市,被稱為「金磚四國」之一的印度,跌幅一度逾千點以致跌停板。有基金業人士說,這些市場年初至今
廣 告
累積相當升幅,已出現超買現象,今次調整屬於正常,後市仍然樂觀。"

投資攻略:新興市場基金宜趁低吸

香港文匯報: "[2006-05-26] 投資攻略:新興市場基金宜趁低吸

 雖然最近股市不再全面大跌,但股市半個多月以來震盪幅度變大,一般認為,通脹壓力引發市場擔心美國將持續加息,造成對沖基金資金撤出漲幅已大的市場。但有新興市場基金經理表示,就國家股價的確是偏高的,與2000年的網絡股泡沫不同,現在新興市場的成長建基於出口,因此整體新興市場展望仍然樂觀。"

對沖基金經理天王年薪117億 - Yahoo! 新聞

對沖基金經理天王年薪117億 - Yahoo! 新聞: "【東方日報專訊】○五年本港出現一名收入逾六億元、交稅超過一億元的打工皇帝,但與美國的對沖基金經理相比,仍然相形見絀。去年美國首次出現兩名薪酬突破十億美元(約七十八億港元)的基金經理,收入可以媲美本港部分藍籌公司的全年收入,更遠超本港富豪的薪酬連股息收入。"

Monday, May 15, 2006

校園理財高手悶聲發財

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網站: "晨報訊 擔心“商機洩露”,理財“高手”不願意參加理財比賽。昨晚,上海財經大學舉行一場名為“財精大師”的理財比賽,可盡管推出了頗為豐厚的獎品,還進行了多番宣傳攻勢,報名者卻只有20人。而筆者在尋求原因時發現,一些校園里真正“理財高手”,更願意“低調求財”,而不想報名參賽。"

【 股票焦點 】 低買高賣 “金手指”玩轉超大現代 - 新浪網 - 新聞

【 股票焦點 】 低買高賣 “金手指”玩轉超大現代 - 新浪網 - 新聞: "香港聯交所昨日披露,港股市場的“金手指”惠理基金(Value Partners)已于日前以5.103港元的均價,減持7090萬股超大現代(0682.HK),持股量由9.27%降至6.28%。超大現代是內地富豪郭浩旗下的農業集團。"

430萬元可過怎樣退休生活? 港人憂錢不夠花

430萬元可過怎樣退休生活? 港人憂錢不夠花 : "中新網5月1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,擁有430萬元現金究竟可過怎樣的退休生活?有些香港市民認為,隨著人類壽命不斷延長,430萬元最多只能維持一般的生活質素。有財務顧問提醒,市民應及早為退休部署投資計劃,退休後仍需審慎投資以抵銷通脹。"

陳勁松:印度迎頭趕上,中國優勢漸失

台灣大紀元--: "陳勁松:印度迎頭趕上,中國優勢漸失

【大紀元5月10日訊】多年來,對中國和印度----這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,進行對照和比較,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。最近,這一話題再度升溫。"

新浪新聞中心 | 聯合新聞網 | 內文

新浪新聞中心 | 聯合新聞網 | 內文: "有錢人家節稅手法很多,不過,絕大多數節省單一所得稅,反而在贈與稅、遺產稅的規畫方面卻是九成不及格或根本沒有規畫。"

Wednesday, May 10, 2006

理財萬事通:分享油價升浪 USO成新選擇

香港文匯報: "[2006-05-10] 理財萬事通:分享油價升浪 USO成新選擇

 由於伊朗核危機暫時出現緩和跡象,紐約市場輕質原油期貨價格8日每桶下跌42美分,收於69.77美元。儘管如此,今年以來,世界原油價格總體上呈現上漲趨勢,油價由年初至今升幅最高達23%。"

美林:印度股市未來3-5年還會繼續創新高

亞洲新聞網: "美林:印度股市未來3-5年還會繼續創新高

[亞洲新聞网] 彭博社今日電,美林印度子公司董事長Hemendra Kothari表示,隨著企業獲利成長,未來3-5年印度股市還會繼續創新高。今年來印度股市的表現居亞洲第2。 "

Monday, May 08, 2006

投資攻略:拉美基金年升逾95%

香港文匯報
[2006-05-08] 投資攻略:拉美基金年升逾95%
今年以來,新興市場基金組別平均回報為23%,當中各區域基金組別平均回報為新興歐洲股票(29.99%)、拉丁美洲 (29.69%)以及新興亞洲單一國家股票基金(25.81%)。拉丁美洲股市去年漲了一整年,基金近一年平均漲幅超過95%,預料次季呈大漲小回格局, 遇調整可收集。

Wednesday, May 03, 2006

購入基金 如聘管家

香港文匯報: "[2006-05-02] 購入基金 如聘管家

 香港電台電視部舉辦香港電視上首個中學生理財通識比賽《財智雙全-中學生理財通識終極鬥》,以中學校際及隊際形式進行,培養中學生正確的理財觀念。本欄提供理財貼士,讓大家掌握正確的理財常識。在接下來的幾期,我們會為你介紹一系列的投資及儲蓄工具,說明他們的運作方式,以及它們如何能協助你累積財富。"

Tuesday, May 02, 2006

入僅敷支 先儲第一桶金

明報財經頻道:

"入僅敷支 先儲第一桶金

【明報專訊】署名「偑小姐」的讀者今年26歲,單身,月入1.8萬元,現有約5萬元儲蓄。她剛於去年9月購入一個市價200萬元的單位自住,按揭每月供款9000元。另外,她在去年起進修一個兩年制課程,全期學費6萬元。她想知道,以她能承受中度風險,應如何有效理財,好能安穩地生活,至55歲退休﹖"

年輕投資基金 今年首推大中華

明報財經頻道:

"年輕投資基金 今年首推大中華

【明報專訊】田先生現年24歲,剛剛進入社會工作,持有4萬元流動資金,及一份月供800元的儲蓄人壽保險,投資方面,以月供形式買入基金,月供1200元。他想在投資市場有一番作為,可以承受高度投資風險,想評估一下他手持的基金未來幾年前景如何﹖此外,他想知道還有否更好的投資選擇呢﹖"

5年儲百萬創業 穩定收入最重要

明報財經頻道:

5年儲百萬創業 穩定收入最重要
2006年4月10日

【明 報專訊】鍾小姐現年26歲,單身,月入1.9萬元(扣除強積金供款2000元後),每月日常開支3000元,另每月基金及保險供款分別3000元及 1000元。她毋須供養父母,居住在一所已供滿的物業,持有現金43萬元。她計劃在半年後轉工,但屆時月入或大幅減至1萬元,甚至無業。

《法蘭克福匯報》刊文:印度趕超中國的八個理由

《法蘭克福匯報》刊文:印度趕超中國的八個理由: "看看21世紀中國和印度兩個新崛起的經濟大國之間的競爭,有8個理由決定印度可能趕超中國"

基金投資疑問解析_北美新浪財經

基金投資疑問解析_北美新浪財經: "我真正的讀者對於共同基金和投資事務總是有著很大的好奇心,以下就是他們被我近期文章引發的一些疑問,相信和他們存在同樣疑問的人應該不在少數"